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如何区分
公民与公民、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商业、经济行为的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。民事纠纷的合同纠纷开始并无明显的骗取故意,因为一定的客观原因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,通过协商等方法可以得到解决。合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,合同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本法另有规定的,依照规定。
诈骗的社会危害
1、诈骗罪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,而合同诈骗罪除了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外,合同诈骗属于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,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,对经济发展产生破坏。
2、诈骗分子的诈骗行为对社会风气,社会公序良俗产生恶劣影响,对人民财产安全产生潜在危险,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。
3、诈骗分子利用信息平台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,损害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形象和声誉,对政府部门在公民心中的形象有所损害。
合同诈骗行为有哪些特点
1、故意违反诚信原则:合同诈骗的主要特点是实施方在签订或执行合同的过程中,故意违反诚信原则,采用欺骗等非法手段,达到非法获取财物的目的。
2、目的明确:合同诈骗的主要目的是非法获取财物,其行为目标和本质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,而非其他其他方式的合作或成效。
3、协议内容受损:合同诈骗需要通过协议中的条款和内容,来虚假迎合符合受害方的目标和要求,从而实现诈骗行为的目的,导致合同中的内容出现明显偏向实施方的情况。
4、行为具有扇形效应:合同诈骗的传播通常具有扇形效应,一旦第一个受骗的类比,其后的诈骗效应往往会逐渐蔓延,并造成类似的违约和损失。
5、责任严重:合同诈骗一般构成犯罪,对首要责任方和利益方针对案件的救济和赔偿权利也有较大影响,因此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及其责任必须由违约方承担。
法律依据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,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在签订、履行合同过程中,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:(一)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;(二)以伪造、变造、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;(三)没有实际履行能力,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,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;(四)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、货款、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;(五)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。
约定违约责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约定违约责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
一般而言,合约中的违约责任只是起到防范的效果,若双方均按合约规定行事,则不会牵涉到该条款。但是,这一条在签订合同时似乎特别重要。对合同中所约定的违约责任,要有明确的规定。如约定了定金、违约金、损害赔偿数额以及赔偿数额的确定等。本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条款,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,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。
26301人阅读 2024-01-12
合同审查的内容都有哪些 合同审查的内容都有哪些
对合同进行审查的主要内容有:审查合同的主体,审查合同的条款是否完整,审查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,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理,合同文本是否规范,合同签订的过程手续和程序是否合法合规,是否损害国家利益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仔细检查合同条款,看是否存在疏漏,条款内容是否具体、清楚、具有可行性。
6722人阅读 2024-01-11
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需要不需要担责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需要不需要担责
由于不可抗拒的力量而无法履行的,通常不必承担责任。合同订立后,一方应主动履行,一方有权请求对方继续履行,或者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。不可抗力是一种无法预见,无法避免,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形。例如:台风,地震,水灾,冰雹等等。
22966人阅读 2024-01-11
合同尾款不给如何处理 合同尾款不给该怎么办
如果出现拖欠合同尾款的情况,可以向对方主张继续支付尾款,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,或者赔偿损失,或者根据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责任来承担相应的责任。如果一方未付清剩余款项,则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对方支付剩余款项,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。
18466人阅读 2024-01-11
施工合同纠纷如何调解的 对于施工合同中的纠纷是如何调解的
如果发生建筑合同纠纷,首选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双方协议。协商不成的,当事人可以向基层组织寻求调解。如果调解失败,当事人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。或者,如果双方签署了仲裁协议或在合同中加入了仲裁条款,他们可以选择进行仲裁。需要注意的是,涉及争议的个人有权绕过调解,直接进行诉讼或仲裁。
73685人阅读 2023-12-18
没有按照合同付完全款属于诈骗吗 没有按照合同付全款属于诈骗吗
没有按照合同付完全款一般不算是诈骗。然而,如果付款方以欺诈的方式签订合同,故意不支付款项,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诈骗罪。使用欺骗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如果付款方以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等方式欺骗债权人,导致债权人基于错误认识而签订合同并遭受财产损失,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。
40613人阅读 2023-12-16
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起诉流程是怎样的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起诉流程是怎样的
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起诉的一般流程如下:起诉方需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;法院会对起诉状进行审查,确认符合法律规定后受理案件;法院通知双方当事人准备开庭;法院会依法组织开庭审理,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;审理过程中会积极推动双方协商调解;根据法律规定和证据材料进行审理,并作出判决。
37226人阅读 2023-12-14
抵押贷款合同违约责任设定方式是什么 抵押贷款合同违约责任设定方式是什么
抵押贷款合同违约责任的设定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抵押贷款合同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违约责任的内容和方式。中国的《合同法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违约责任也有一定的规定。如果抵押贷款合同发生争议,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。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违约责任,并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10975人阅读 2023-12-06
不返还定金是不是属于合同诈骗 不返还定金是不是属于合同诈骗
对方在返还保证金前意图非法占有保证金的,应当认定为合同欺诈,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。未能退还押金是否构成欺诈,视乎具体情况而定。如果在收取保证金时隐瞒或伪造事实,并且意图非法占有保证金,则构成欺诈。如果认为是正常的合同失约,而另一方不退还定金的责任在于另一方,则视为正常的民事违约纠纷。
38423人阅读 2023-11-30
可撤销合同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有哪些 可撤销合同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有哪些
可撤销的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合同,这是可撤销合同的一个重要特点。此外,可撤销的合同一般是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或存在误解而导致的。最后,可撤销合同的撤销需要由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来实现。这意味着撤销权人需要主动采取行动来撤销合同,否则合同将继续有效。
55454人阅读 2023-11-30
私营企业管理人员职务犯罪怎么报案
27293人浏览2023-12-26
职务犯罪怎么报案
10671人浏览2023-12-26
法人代表犯罪被判刑后怎么办
8646人浏览2023-12-26
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怎么处理
17665人浏览2023-12-26
过失犯罪怎么理解
42660人浏览2023-12-26
法官犯罪怎么办
8849人浏览2023-12-26
犯罪嫌疑人死亡怎么办
33849人浏览2023-12-26
男方出轨怎么才构成犯罪
38269人浏览2023-12-26
涉嫌违法犯罪怎么办
42415人浏览2023-12-26
犯罪嫌疑人已被决定逮捕后怎么处理
26392人浏览2023-12-26